清心方可守正 -zl尊龙凯时集团

中共潜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  潜山市监察委员会   主办
清心方可守正
来源:潜山市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:2020-05-29 17:16

在江苏苏州文庙的庭院里,竖着一块刻有“廉石”二字的巨石。这便是见证了三国东吴郁林太守陆绩两袖清风的“压舱石”。陆绩为官清廉守正,不义之物,虽一毫而不取。他离任归乡之日,全部行李还装不满一船,艄公担心船太轻,经不起大风大浪的颠簸,随从只好从岸边搬来一块巨石放在船上增加重量,这块石头运回陆绩家乡后,时人称之为廉石。一块小小的石头,展现出陆绩守正自持的定力。

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正,是也”,其本义为平直、平正,后来从用来形容事物平直引申为形容人正直正派,如我们常说的正人君子、一身正气等词,都用的是这一引申义。“正”,即正气、正道,它代表一种正义的精神和堂堂正正的人格力量。“守正”,顾名思义,即恪守正道。守正一词,最早见于《汉书·刘向传》,其中说:“君子独处守正,不桡众枉”,意思是说,君子为人做事始终坚持公平正直的原则,不为众曲而自屈。

《晋书·吴隐之传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:晋代著名廉吏吴隐之操守清白、正道直行,赴任广州刺史途中,来到石门,这里有一口泉水,名曰“贪泉”,相传饮此水者,即使廉士亦贪。吴隐之却挹泉而饮,还赋诗曰:“古人云此水,一歃怀千金;试使夷齐饮,终当不易心。”意思是说,古人都说此水为贪泉,喝上一口就会贪得千金,但如果让伯夷叔齐那样品德高尚的人来饮此水,他们也始终不会改变那颗圣洁的心。可见,真正的清廉正直之士,不管处在何种环境和条件下,都会守正自持,坚守本心。

翻开古代典籍,为人处世应该恪守正道、弘扬正气的箴言比比皆是。唐代柳宗元说:“守正为心,疾恶不惧”;《朱子语类》中说:“人之一心,得其正,则事事皆得其正”;明代薛瑄《读书录》中说:“惟正足以服人”。这都在告诫我们,人生在世,“正”字尤为重要。

要想做到守正,必先正心,心正则言实,身正则行端。北宋名臣包拯在端州任职时,曾写过一首题为《书端州郡斋壁》的诗,其中说道:“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。秀干终成栋,精钢不作钩”。他以此诗勉励自己,为官者应始终恪守清廉、正道直行。《宋史·包拯传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:包拯在端州任职时,了解到过去的州官都借进贡的名义大肆采制端砚,用来贿赂高官显贵。他上任后严格规定每年按进贡之数采石制砚,任何人不得从中徇私谋利,并且正身律己,直到任期届满离去,也没拿一块端砚,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自己立下的清心直道的要求。“不持一砚归”的行为虽小,却如同一面镜子,折射出包拯清正廉洁、正身律己的为官之道。

守正,实际上就是守住责任与担当,守住内心的原则和底线。守正之中蕴含的是一种正道直行的人生准则和清心自守的人格精神。人生的格局与境界从来都不是由物质多寡决定的,正所谓“心逐物为邪,物从心为正”,外在的物质名利远远不及内心守正自持那般可贵。广大党员干部心头应该始终牢记一个“正”字,不断涵养守正定力,守住良知,守望高尚。(吴宇轩)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