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别山自西北逶迤而来,入潜山市境后突起一峰如擎天巨柱,山以形名,故称天柱山,又名皖山、潜山。“皖”,本义完美清白、德行高尚。山川不言,古迹不语,但徜徉于天柱山水之间,总有一种气韵独特的“廉洁文化因子”随着人们的血液不断流淌,让人领悟其中奥妙,心有所动,倍受启发。徘徊神秘谷,重温人生抉择;仰望天柱峰,品味无欲则刚......让天柱清风拂过古皖大地的每一个角落,穿越每一条河流,滋润我中华大地;让古皖正气充盈每个潜阳儿女的心中,翻越每一座高山,激励我神州儿女。
身是磐石神秘谷 心从逍遥法自然
被誉为“天下奇观”的神秘谷,原名叫“司元洞”,是天柱山精华景点之一。“司元”者,即指众神之首的司命真君,这是道教神仙系列中专门掌管人寿命运的大神。《道书》上说,天柱山是他的道场,这神秘谷原来就是他居住的洞府。其实,神秘谷是由峰巅崩塌的巨石,叠置于近东西向的裂谷,而形成错落有致的洞群奇观,犹如一座石头的宫殿,自虎啸崖下入口,穿五指峰,达天池峰,全长600多米,垂直高差150米,依次由逍遥宫、迷宫、龙宫、天宫等四个部分组成。它们洞上有洞,洞内有洞,洞洞相连,由一条蜿蜒曲折的谷中小道串连起来,忽上忽下,忽明忽暗,人行其间,颇有一种神秘之感,所以就被誉为“中国花岗岩洞第一秘府”。
道教的养生哲学里,“逍遥自在”是一种极为理想的境界。不知哪年代,一块从峰顶崩塌的巨石,不偏不倚架在两边峭壁中间,形成一个天然门楣。右边峭壁上直书的“洞天福地”四个苍劲大字,出自当代书法家敬世江之手。
大石横亘逼仄,四面石壁围合,给人以“进退维谷”之感。一进洞,便两腋生风、清凉无比,夏天在洞内小憩最为爽快。此洞名曰“逍遥宫”。
经过逍遥宫,再走过一小段上下迂回的石径,眼前便出现一偌大洞口,一池清泉,上善若水。头顶有楔子石倒插直下,天就一座穹庐;石壁上有象牙石,神奇无比。石洞高低宽窄相间,左右犬牙交错,神秘幽深,恍如迷宫。人行其间,时而步道断踪,前程莫辨,时而豁然开朗,别有洞天。时而匍匐而行,时而长驱直入,时而凭借微光摸索前进,时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。冥冥之中,大自然似乎是在跟人类做智力魔方的游戏,仿佛又在神秘莫测的氛围中再现人生的种种境遇:“疑无路时又一路,须折腰时尽折腰,不能上则俯身下,该低头时就低头。”
人心浮躁不安、偏激失态的根本原因,在于不能正确把握人生发展的方向,不能正确对待人生得失和善于把握欲望的尺度,迷惑于人生道路上遇见的各种光怪陆离,所以要寡欲,才能清心静心、圆融无碍。我们想逍遥而游,就要摒弃自己过贪的欲念,就要清心寡欲。清心,就是内心清净而无杂念;寡欲,就是不要有过多的欲望。只有每个个体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内心和谐了,不因物欲侵扰而使心志不安宁,做到内心清静恬淡、少私寡欲,社会才会和谐。“道法自然,天人合一”,正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相通相融。
中天一柱傲霜雪 无欲则刚竞风流
天柱山是一座有着多元化美学特征的山,既具男性阳刚雄浑之美,又具女性阴柔婉约之美。作为天柱山第一峰的天柱峰,海拔1489.8米,它突出于众山之上,屹然独尊,峭拔如柱,浑身石骨,嶙峋奇绝,瑰伟秀丽,东望如飞龙腾首,西望似长剑倚天,远看如云中古堡,近看一柱耸然,素有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,天柱归来不看峰”的赞誉,古往今来,历代名士文豪无不对其顶礼膜拜,叹为观止。
清人储光黔在《皖山游记》中写道:天柱峰“锐上而丰下,四面嶙峋,如春笋破土,张其箨而犹未解者”(笋皮刚刚张开还没有脱落),因此峰险绝,千万年来登顶者寥寥无几,且都是借助于当地少数拔尖的药农才实现登顶愿望,留在峰顶上的摩崖便成为稀世之宝。主峰顶崖壁上有“孤立擎霄”、“中天一柱”八个大字,字形五尺见方,“孤立擎霄”由清朝曾国藩部将、清军都统李云麟驻军潜山登天柱所书,由药农贺良谋、贺良佐刻字。“中天一柱”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上天柱所题,由贺良谋曾孙贺来朝、贺来宾刻上去的。
远望云海中若隐若现的天柱峰,如此孤峰突起,顶天立地,气冲霄汉,一柱擎天,令人荡气回肠。不禁让人想起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幅堂联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;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。”做人心胸要宽广,你看那大海,汇集了所有的河川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伟大,所以说做人要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,这是强者的胸襟;做人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,不附和别人,就像巍峨的高山,不因为花草的妩媚就去俯就他们,所以能刚强雄健。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,人要生活下去,就会有各种各样的“欲”。但是,凡事总要有个尺度。欲望多了、大了,就要生贪心;欲望过多过大,必然欲壑难填。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、物欲、色欲、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,攫求无已,终至纵欲成灾。